Monday, July 21, 2008
興奮
過去這一個月來,幾乎每天都忍不住要跟健記說一次:「要回家了耶!興不興奮?」然後兩個人很開心的相視而笑。
今天回顧了剛來到美國家徒四壁、兩個人圍著一個紙箱當餐桌的相片,過去這十個月神的恩典滿滿的寫在我們的公寓裡面。未來即便還有很多挑戰要面對,但願我們繼續帶著對神的信心,勇敢前行,因為神的恩典夠我們用,神絕不會給我們超過我們所能承擔的。
十個月前我們帶著大家的祝福啟程,如今回家的這一天終於來臨了,滿滿的行囊裡裝帶著我們期待回家與大家相見的興奮心情,快樂起飛!大家台灣見嘍!
Panorama
2006年 Navajo Lake
2008年 Great Sand Dunes

Sunday, July 20, 2008
奉獻
露營的前幾天教會發了通知要我們第一天的晚上要帶一道菜來potluck,其餘的餐點都不用準備。三天兩夜的露營下來,我才發現除了第一餐以外,教會全權包辦了大家的三餐是多麼大的挑戰。
負責的姊妹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大家顧著玩樂的時候,他們默默的為下一餐準備著。平常總是結著漂亮辮子的Jessica因為玉細姊一早就忙著張羅大家的早餐,看見她清早亂著一頭頭髮自己坐在旁邊;四歲的小方方自己刷牙刷了十來分鐘,媽媽也為了招呼大家早餐忙碌的沒時間張羅她。如果不要急著排隊領食物,靜下心在旁邊觀察那些默默付出的姊妹,為了教會的弟兄姊妹、為了許多從不相識的慕道友,把自己的寶貝孩子擱在一旁,以大家的利益優先,忙得暈頭轉向,自己常常一口都沒吃,只擔心準備的食物不夠餵飽這麼多人。這樣的畫面,怎麼能叫人不感動。
第二天的烤肉,參加露營的人太多,烤肉的速度應付不了大家飢餓的肚子,負責烤肉的弟兄圍著烤肉架盡責的為大家烤肉。許多核心同工餓著肚子、堅守崗位,幫大家分配食物自己卻都沒有吃什麼。起先大家都圍著烤肉架急著要領烤好的肉,等到一兩個小時後,大家填飽肚子,人潮散去,看電影的看電影、回家的回家、聊天的聊天、泡溫泉的泡溫泉,剩下整箱整箱的肉片還是得烤完,天色漸黑,烤肉煙燻依然張狂,同工們留下來,忙到快要十點,把剩下的肉片一片片的烤熟,準備給大家隔天加菜,並且頂著夜色收拾著大家造成的髒亂。
有時候我不免覺得神呼召我們做的事情太不講道理,基督教的真理太過困難,然而我們的耶穌基督因為愛我們,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面,做出了亙古開天、最莫名其妙、最不講道理的犧牲,祂所呼召我們做的,與他相比,顯得渺小。
李暉說營地遠方美麗的山稱作Sangre de Cristo Mountain,翻譯過來就是「基督的血」,因為在夕陽餘暉之下,整個山頭的天空會暈染成紅色的。我想神就是要我在這個美麗山頭環繞的營地裡,經歷並實踐這種犧牲與奉獻的愛。
(取自網路的picture of Sangre de Cristo Mountain in winter)

Saturday, July 19, 2008
Great Sand Dune
風、沙和水是維繫著Great Sand Dune的重要地理因素,強烈的西南風經年累月的將65 miles之外的San Juan Mountain的較細的沙帶來這裡,其中也有較淺色較粗的沙是來自附近的Sangre De Cristo Moutain。Great Sand Dune的西北邊被群山圍繞成為一個杯狀,相對較微弱的西北風從山邊吹來,兩股反向的風力使沙最後在這塊土地塵埃落定。每年冬天山上的積雪融化留下,行成圍繞著Great Sand Dune的兩道河流,相對較強的西南風將沙吹至東北邊落入溪流中,溪流又將沙帶回西南,形成一個巧妙的循環,使這些沙子在這裡保存了至少12000年(推估最多可能到百萬年,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Ranger說如果這兩條河流乾枯的話,Great Sand Dune就會逐漸向東北遷移並且被吹散,因此國家公園的成立也是為了保育這兩條圍繞Great Sand Dune的溪流。
當初聽到我們要去Great Sand Dune,立穎姊就跟我說「特難爬」。喜歡Hiking的我們當然不願意錯過這個挑戰的機會,決定捨下多數留在西邊玩沙的人們,神勇的挑戰這座沙山。立穎姊是一個非常實在的人,果然說話是一分也不多的實在,這座沙山還真不是普通難爬。基本上的困難是,在沙上面行走,每一步都深陷沙堆不說,還走一步滑下半步。其次,烈日當空,沙子炙熱無比(攝氏六十度),即便穿著鞋子,也感受得到炙熱的溫度。再著,整片黃沙滾滾,沒有顏色與地表植物的協助,實在看不出沙丘的真實高度與距離,眼看著沙山頂就在眼前,殊不知是起伏不停的沙丘所堆疊而成,翻過一座,又是一座,由平地爬到山頂,至少翻過了十個沙丘。大約走了前五座沙丘,同行的人越來越少,咬著牙堅持往上爬,真有一種走在沙漠裡面的感覺。 好不容易到了沙山頂峰,整片沙丘踩在腳下,就像一片「沙海」一樣,藍綠色的遠山環繞著沙丘,景色美不勝收。眺望遠方溪流邊的人影,都已經小得像一顆玉米粒一樣了,卻完全看不出來路的起伏,像是一片平緩的沙而已,沒爬上來,真不知道有這麼困難。我們到達頂峰的時候,另有兩隊佳偶與三個年輕人一起安靜的享受沙山頂上的寂靜與涼風。
網頁最上面的這張照片就是健記在沙丘頂上拍的。更多照片請看:http://picasaweb.google.com/tsai.hanju/GreatSandDune
Friday, July 18, 2008
露營初體驗
英文老師借給我他的帳篷,並且在學校旁邊的大草地上教我怎麼搭,他說他搭帳篷不用打釘,搭好以後拿一些重物壓在帳篷裡面就成了。信心滿滿的依照老師教我的方法搭帳篷,殊不知事情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在學校旁邊搭的時候,風和日麗,而營區這裡則是狂風大作,帳篷撐起來的那一刻,整個如同熱氣球要起飛一般,除非人站在裡面坐鎮,否則真要乘風騰空而去了。好不容易撐起了帳篷,把我們車上所有可以壓的東西都搬進帳篷裡壓,還到山谷去撿了一堆石頭,帳篷還是飄忽的很,讓我好不安心,擔心明天離開營地回來,帳篷就飛不見了。
好家在露營老經驗的于萱終於看不下去,熱心的拿她多餘的四根釘子來借我們,還教我們帳篷的門不可以正對風向,我又再去跟小西姊借了另外兩根釘子,終於穩住我們的小窩嘍!
沁涼如水的晚風中,升起了熊熊的營火,大家圍著營火烤棉花糖吃,也是新鮮的體驗。
營地裡睡覺真不得了,隔壁的小孩說的每一句話都清晰可聞,連我這個超級好睡的人,也覺得整夜好像沒什麼睡著,半夜還睡眼迷濛的躺在帳篷裡面欣賞夜晚的樹影在外面隨風起舞、聆聽樹葉被風吹得如同下雨一般的聲音。凌晨五點多就聽到大家陸續起床的聲音,六點多鍋碗瓢盆已經開始乒乓作響,早起的姊妹們都起來服事大家的飲食了。第一天晚上睡得超不安穩,第二天晚上就累得什麼都聽不見了。露營睡帳篷當然不比家裡舒服,卻是有趣而新鮮的體驗!
跟我一起去露營,更多照片請看http://picasaweb.google.com/tsai.hanju/Camping
Monday, July 14, 2008
笨童的愛心
我慌慌張張的從廚房跑出來,Albert他們一家離開的時候就留給我一個熨斗,Ling要走的時候又說要留一個給我,這麼久以來,熨斗總是被我束之高閣,沒有啟用過。笨童為何要送熨斗給我勒?
拆開包裝,赫然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堆充滿家鄉味的零嘴、泡麵,與一大罐肉鬆。
抱著笨童給我寄來沉甸甸的一大桶肉鬆,感動得心頭暖洋洋的。遠從加州給我寄這些東西來,算一算運費也不合成本,但是笨童知道我捨不得買這些東西,還是給我寄來了。
有朋友體貼如斯,弗復何求!謝謝妳,親愛的笨童!
Sunday, July 13, 2008
Silverton
Durango & Silverton Narrow Gauge Railroad
Saturday, July 12, 2008
重頭戲--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我只安排了半天參觀這個國家公園,事實證明我真是大錯特錯,這個國家公園之大,光在裡面開車的時間就要用掉將近半天(從門口開到visitor center就先花掉半小時)。Mesa Verde National Park是全美保存最好的Native American遺址,年代介於西元後700~1300年之間,其中又以Alcove Dwelling(鑑於AD1200)最為出名。 所謂的Alcove Dwelling就是在山壁的洞穴中所蓋的房子,在Bandlier見過古代人將山洞鑿開穴居,這兒的卻大不相同,因為他們是在山壁的凹洞裡面建築一個社區,非常壯觀的文化遺產。這是從Sun temple向對面山壁照下的Cliff Palace。下面被樹林遮住的是峽谷,而上面的樹木是高原的位置,也就是這個社區是建築在峭壁其中的一個洞穴裡。古早的居民為了減輕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尋求冬暖夏量的屏蔽、將高原上的平地保留下來作為田地,所以移居至山壁中建造家園。
我們選擇了最知名的兩個ranger-guided tour,Balcony House與Cliff Palace。下面照片圍著的是我們前一批導覽的遊客在Cliff Palace圍著kiva而站的樣子,Kiva是Naive American敬拜的中心,也是他們社區集會的地方。
Kiva有固定的結構,通常是在地底的圓形空間,內有六根支柱,木頭就架在這六根支柱上面形成屋頂,屋頂中央會開一個洞,所以大家是爬樓梯下去的。雖然在Bandlier已經看過kiva了,不過加上昨天在Aztec聽導覽的經驗,對Kiva的結構有更多了解:kiva始於傳統的pit house,有特殊的通氣結構,地上有一個凹洞是原住民信仰的中心,這個凹洞就如同教會中的十字架,是他們信仰的代表標誌,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生命是源自於地底。Kiva就像重要的家庭祭壇,每一個家族有自己的Kiva,不能擅自跑進別人家的Kiva去,九歲以上、經過家族長老核可才可以進入。這是我在Spruce Tree House從重建過後的kiva下面爬出來的樣子。
既然這些dwelling都蓋在山壁中,就意味著我們要下去參觀都得下降海拔好幾尺才到得了。從高原到Cliff Palace,就相差100 feet的高度,加上Mesa Verde本來就在海拔7000多feet的地方,導遊再三提醒大家要考量體力。好在對於住在高海拔Los Alamos的我們,這實在是小菜一碟。
到Balcony House不但得在斷崖邊爬樓梯,還得鑽山洞。
但是到了Alcove Dwelling裡面一觀,總覺得很值得。Balcony House還可以看到古代人的汲水系統,真的是很聰明喔!他們利用穴洞頂的sand stone作為過濾,從山壁頂上滴下來的水直接收集在下面的池子裡面,成為他們的水源。
下面這一張片是在Spruce Tree House跟一位ranger合影的。這位ranger問我是不是從台灣來,他說他聽到我說Mandarin,穿著卻不像中國人,所以猜測我是從台灣來的。我反問他怎麼知道我說的是Mandarin呢?難道他有學過嗎?他回答我:「馬馬虎虎。」把我們都嚇了一跳。原來他在南京大學當過一學期的學生,其後又在中國遊覽了半年,所以會說Mandarin。基於他是我來到美國以後唯一猜出我是從台灣來的外國人,所以一定要跟他合照一張嘍!我一向自認為不是一個很有文化素養的人,不過經過Mesa Verde各個導覽仔細的介紹,真是燃起了對古文化的景仰與興致。
Friday, July 11, 2008
Cortez Culture Center
我們待在Cortez兩晚,兩個晚上都到Cortez Culture Center報到。Cortez Culture Center展覽原住民藝術作品的藝廊,還有gift shop。Culture center的外牆漆成Pueblo的模樣,非常唯妙唯肖(注意看,一樓只有一個門、一個窗是真的,二樓有七個窗是真的,三樓則是有兩個窗是真的,其餘的都是牆上的畫)。
Four Corner
健記跟我的四肢分別踩在四個不同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