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幫刷牙的時候,勒勒一邊含著牙膏泡沫一邊仰著頭跟我說:「媽媽,我以後對我小孩就要像你對我一樣。」小臉誠摯而認真的樣子。媽媽心裡很高興,知道這是表示你心裡面很認同媽媽照顧你們的方式。
五歲的你,儼然已經是個「小男人」了,常常思索著「以後」的問題,更是經常以「保護媽媽者」自居。
三歲的妹妹進入了經常發怒就狂打媽媽的階段,有一天妹妹發脾氣了,用力拍打媽媽。由於路路在弟弟出生之後,上下夾攻之下得到媽媽的Attention大幅減少,發起脾氣時我總是斟酌著要怎麼管教,因此有時沒有立即反應。 勒勒見狀就著急大喊:「爸爸!爸爸!妹妹打媽媽了。」爸爸很冷靜的說:「沒關係,媽媽會處理。」勒勒在旁觀察了一陣子,發現妹妹還不停下來,竟然衝過來橫在媽媽跟妹妹當中,用身體替媽媽擋下妹妹的拳腳,隨後伸手把妹妹推倒在地說:「怎麼可以打媽媽!」
龍龍剛長牙時,喝奶時猛得一咬疼得我叫出聲來了,隔壁房間的勒勒聞聲而至「媽媽,弟弟又咬你了嗎?」著急的撥開弟弟的頭,伸手擋在弟弟嘴前。
弟弟開始喜歡磨牙,總是拿著東西就啃,包括媽媽的手。有一天媽媽在跟爸爸說:「弟弟牙齒越來越厲害了,現在啃起來真的會痛了。」勒勒一邊聽著我們聊天一邊就去搬凳子洗手去了,過一會兒跑到我身邊從弟弟口中拔出我的手,竟接著把自己的手塞進弟弟的嘴裡,還一邊說:「媽媽,我手已經洗乾淨了。」
在媽媽再三交代之下,已經可以執行「如果午睡起床,媽媽房門沒有開,表示弟弟還沒有睡著,就不可以進來」。倘若勒勒比路路早起床,就會領著妹妹到樓下去玩樂高、拼圖。雖然有時候玩得太興奮、聲音大得不行,或是跟妹妹起了爭執導致妹妹放聲大哭,最終還是把弟弟給吵醒來,但是這一點還是讓媽媽特別的感動,不少時候還是幫了很大的忙。
弟弟過了八個月以後,每次吃輔食都像是打仗似的,一個人餵吃飯不行,非要有人在旁邊逗他讓他分心才會張嘴。爸爸不在家的時候,這個任務都落在哥哥身上。奇妙的是,勒勒始終蟬聯家裡最能夠逗笑弟弟的王位寶座,讓媽媽每次餵飯的時候都會有「幸虧有哥哥」的感觸。
弟弟感冒需要用腳踏吸鼻器,但是弟弟超級討厭吸鼻涕,吸鼻器一靠近就會大哭並激烈扭動,媽媽一邊踩機器總是抱不住弟弟,這時候都是勒勒來幫著固定弟弟的頭(當然也有一些時候勒會說:「不行耶!我現在很忙」)。媽媽在做飯、去上廁所、晾衣服、出去鏟雪的時候,可以囑咐勒勒看著弟弟,有事情喊媽媽。勒勒已經知道看到弟弟快拿到不該拿的東西、爬到危險的地方的時候,立刻把弟弟抱離危險的地方。教會的弟兄姊妹有時看到勒勒抱著弟弟,都會驚呼一聲「他可以嗎?」殊不知勒勒從弟弟身子硬了以後就經常練習抱弟弟,即便是抱著弟弟上下樓梯也沒有任何問題了(當然經過爸爸媽媽長時間、非常多次的監督與觀察了)。
五歲的勒勒不再是單純依賴媽媽的小孩了,很多時候,是妹妹弟弟可以依賴的哥哥了。在沒有爸爸可以替手的時候,勒勒經常成為媽媽的替手。弟弟剛出生以後,媽媽總教勒勒「只要爸爸媽媽不在,妹妹跟弟弟就是你的責任。」勒勒牢牢把這句話記在心裡面了,媽媽很欣慰。
親愛的勒勒,媽媽看著五歲的你經常有一種不敢相信的感覺。從嬰兒時期就尖叫、跳出嬰兒床、吃飯吃到吐得一身讓爸爸媽媽勞心費力至極;到兩三歲時固執異常、激動異常、夜裡經常起來爆哭一兩小時,有時一晚還不只一次,把好脾氣的爸爸氣到發火;四歲開始,發起脾氣可以伶牙利齒的說出讓媽媽傷心欲絕的話,盡其操弄之能事。轉眼間,五歲你的,大部分的時候已經是個成熟的男孩了。媽媽就彷彿園丁看見自己栽培的園子逐漸開出了花朵般,心裡真是得到極大的安慰。
親愛的孩子,謝謝你,你是媽媽的安慰。
2014/12/6勒勒送給媽媽的情書
Tuesday, January 27, 2015
風情萬種的三歲小姑娘路路
親愛的寶貝路路,
媽媽經常凝視著妳的小臉,心裡真是感謝神賜給我一個寶貝女兒,女孩再怎麼樣,確實是跟男孩子不一樣。以前媽媽一直覺得自己不可能有女兒的,因為妳的阿公生了四個男孩,三個阿伯們家家也都生男丁,媽媽總覺得自己恐怕很難有女兒,因此每每想到妳,媽媽總是感到慶幸。
妳的三歲生日已經過了三個多月了,媽媽在每天兵荒馬亂的生活中,始終沒有機會好好記錄妳的三歲,但這三個多月裡,媽媽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著關於妳的點滴,真的很想要把它們記錄下來。
三歲的你最擅長的是在書本上面找東西的活動,找得速度一點都不輸給哥哥,小眼睛雪亮得不得了,連媽媽都佩服驚嘆不已。媽媽想起你13個半月的時候(請點這,3:07秒處)就能夠精確的找到小金魚逃走了那本書裡的每隻小金魚,果然是與生俱來的好功夫,一般兒童版的找圖片書籍已經完全難不倒你,開始喜歡超級具有難度的 Walter Wick(很多連媽媽都要費好大勁才能找到的)。圖顏色圖得工工整整,學校的老師都誇讚妳。
三歲的你最喜歡的是唱歌和跳舞,很喜歡上圖書館的music and movement,但是因為要上學,週六到圖書館上音樂課成了我們母女的精心時刻。也很喜歡媽媽放一些帶動作跳舞的影片陪著你一起唱歌跳舞。
不到三歲的妳在2014/3開始上學,比媽媽計畫的早得多,Ning阿姨總說比起其他的孩子,你上學一點都不早了,但媽媽總是很心疼你。從三月上到五月中開始放暑假,媽媽讓你一路休息到阿公阿媽回台灣之後(九月中;哥哥則是八月中秋季班開始就每週上四個半天)才又開始上學。
你不喜歡上學,但與哥哥當年在學校上演一哭二鬧三肚子疼的戲碼、回家就雨過天晴的模式完全不同。你到了學校雖然哭得很慘烈,但是一發現媽媽確實離開視線,大約五到十分鐘就會安靜下來,很少給老師找麻煩,學校老師總誇你乖。但是一旦放學回到家就會把憋了一早晨的怒氣一口氣發洩出來,好幾度為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引爆線在車子裡面賴著不下來,足足爆哭了將近一個小時;又有時是放學回家堅決不願脫衣服洗澡而在浴室裡又吼又叫、對媽媽拳打腳踢。甚至有時媽媽好不容易把你哄上床睡著了,醒了以後又接著發脾氣,有一次往媽媽臉上猛打耳光。這些事情讓媽媽對於送你去上學這件事情異常的掙扎與內疚(以至於你打媽媽耳光時,媽媽竟然自責的沒有辦法出手阻止你而任你打了好多下),媽媽可以感覺到你裡面有很多的憤怒,媽媽也異常的心疼。但夜夜睡眠不足的媽媽必須為了全家人的情況做出對整體最佳的考慮,因此還是必須要堅持讓你上學。
雖然妳不是那麼享受學校的生活,但是確實也在學校學了好多。各種英文單字一個個的冒出來,看到爸媽很驚奇的表情就會得意的咧嘴一笑。也牙牙學語的學會了很多連媽媽都不會唱的兒歌。媽媽一旦聽到你哼著歌,就會試著用關鍵字把兒歌找出來讓你在家裡練習,幫助你增加在學校的信心,這樣的方式似乎確實對你很有幫助。
哥哥是妳心中最佩服的對象,在妳心中,哥哥要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總是跟在哥哥旁邊不停的說「我也要」,經常像隻小鸚鵡似的學著哥哥說話。妳跟哥哥在一起,一天有告不完的狀、搶不完的東西(最好笑的是連「弟弟」都能夠搶),媽媽常常為了給你們倆個判官司就被弄得暈頭轉向的。雖然如此,妳跟哥哥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兩人在一起,不需要什麼玩具都可以玩得興高采烈。
或許是因為有哥哥做榜樣的緣故,妳總是很積極的想要學習。在媽媽沒什麼特別指導的狀況下,不但數字已經難不倒妳,字母也多半都認得了。最令媽媽驚奇的是,竟然自己爭取要跟哥哥一樣學中文。2014年年底,三歲又三個月的妳已經在學習哥哥在同年四月學習的課文了。
最令媽媽頭疼的是在弟弟出生以後越趨頻繁「退化行為」。你總是把「媽媽來這裡」、「媽媽不要走」掛在嘴邊,尤其是媽媽在忙著家務時與你要睡覺時特別厲害,有時夜半都會大喊著「媽媽不要走」的哭醒過來。一旦看到媽媽抱著弟弟、或是陪哥哥練琴讀中文就吵著要「媽媽抱」;吃飯的時候,更是經常要求「坐媽媽腿」、「要媽媽餵」;每天半夜經常睡著睡著就睡到媽媽房間來,要是床上沒有位子了(有爸爸或弟弟),寧可也要擠在床腳下睡。甚至一度吃起了弟弟都不要吃的奶嘴。
在許多事情上只要媽媽不順著你,你鬧得情緒激動就對媽媽拳腳相向,又是打又是推的。媽媽經常非常心疼你在家中排行老二,在許多事情上跟不上哥哥的步調感到吃力,又在許多事情上讓弟弟給奪了baby的特權與角色,媽媽知道你好不容易。但媽媽心理總是充滿了疑惑,在這許多事情上應該怎麼拿捏才不會把你教育成一個嬌慣的孩子,你的種種行為反應無時無刻都在考驗媽媽的耐心與智慧。過去,媽媽總是有點遺憾沒能給你添個妹妹作伴,因為媽媽覺得姊妹的感情是無可取代的,但是觀察到你身為老二的種種不容易,媽媽想神讓你成為家中唯一的女孩子,有祂的美好的心意,讓媽媽徹底斷了想給你添個妹妹的心。
但最令媽媽感謝神的,你是一個愛弟弟無比的姊姊。對於弟弟,你極盡呵護之能事,柔聲勸慰哭泣的弟弟,見到弟弟就又親又摟的、寶貝得不得了。對於因為弟弟的到來對你產生的種種「威脅」,你一概只會對媽媽發怒,不但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一丁點惡意傷害弟弟的動作或言語,對弟弟的愛護經常讓媽媽感動不已。媽媽經常覺得龍龍有這麼愛護他的哥哥姊姊,真是媽媽心理最大的安慰。不願意自己吃飯的你,總是爭著要餵弟弟吃飯,讓爸爸媽媽啼笑皆非。媽媽可以清楚的看見你在做妹妹與做姊姊兩個角色之間擺盪的痕跡。
2014年5月(龍龍兩星期大)弟弟出生以後你大病了一場,高燒八天不退,兩種退燒藥輪流吃,已能勉強把體溫降低一點(沒有完全回到正常溫度)。醫師查不出原因,一下子說是腸病毒、一下子說是細菌感染(服用抗生素),總之有點亂槍打鳥似的治療。因為你的高燒,我們不得把醫院剛回家的弟弟隔離在地下室。這是你總算康復了以後,發現弟弟在家之後就每天跟弟弟難分難捨,看到弟弟都喜孜孜的。
2014年6月9日(龍龍一個月又兩週)你總是爭取著要抱弟弟,媽媽擔心你手勁不夠,所以總是拿餵奶枕把你圈上,讓你可以享受抱弟弟的快樂。因此經常看著你很積極的自己準備好餵奶枕坐在沙發上面大聲嚷著「要抱弟弟」。
2014年7月28日(龍龍三個月又兩天),你總是看到弟弟就又親又抱的,出去外面玩還摘了朵小花一定要來回來給弟弟看。
媽媽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弟弟不但是在爸爸、媽媽與哥哥的懷抱中長大的,更是在你的懷抱中長大的。更大一些的照片中,可以看見你總是在陪伴弟弟玩耍。媽媽深深以妳為榮,妳是天生的好姊姊。
除了弟弟出生那一會兒你高燒了一場,十二月初、十二月底又燒了兩回。媽媽記得哥哥剛上學的時候頭半年幾乎一個感冒還沒好、另外一個感冒又來,經常就掛著鼻涕,但是幾乎沒有過什麼高燒。相反的,你或許是因為從小就經過哥哥帶回來的感冒病毒淬鍊,上學以後一直都挺健康的,但一旦生起病來,總是那種很嚇人的高燒與嘔吐,經常讓媽媽連夜沒有睡覺在給你涼體溫、擦身、餵藥。媽媽聽從中醫小凱叔叔的建議,少給你吃西藥,多讓你發汗,所以就一天三次的給你放進大盆裡泡熱水澡,盆裡放很多你的廚房玩具跟球,你就一邊泡著一邊扮家家酒。超喜歡泡澡的你很享受,每次都很得意的說:「我要泡澡了,因為我生病。」讓媽媽哭笑不得。
媽媽的寶貝路路,媽媽經常希望自己能夠有個三頭六臂,能夠做一個更完美的媽媽。但事實上,媽媽很軟弱,在很多時候常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媽媽只求自己在教養你們的這條路上盡力而為、了無遺憾。
媽媽最欣慰的是,即便媽媽做得不完美,媽媽知道在你小小的心靈裡很清楚的知道媽媽愛你。有一次你大發脾氣拳打腳踢時,一邊大哭一邊喊著:「我亂哭亂發脾氣,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讓媽媽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盼望媽媽的愛,滋養你長大的每一天,也盼望你在長大的路上學不但學會被愛,更學會愛人。在情緒過後,選擇不做嬌慣的小妹妹,而要做成熟的大姊姊。
媽媽經常凝視著妳的小臉,心裡真是感謝神賜給我一個寶貝女兒,女孩再怎麼樣,確實是跟男孩子不一樣。以前媽媽一直覺得自己不可能有女兒的,因為妳的阿公生了四個男孩,三個阿伯們家家也都生男丁,媽媽總覺得自己恐怕很難有女兒,因此每每想到妳,媽媽總是感到慶幸。
三歲的你最擅長的是在書本上面找東西的活動,找得速度一點都不輸給哥哥,小眼睛雪亮得不得了,連媽媽都佩服驚嘆不已。媽媽想起你13個半月的時候(請點這,3:07秒處)就能夠精確的找到小金魚逃走了那本書裡的每隻小金魚,果然是與生俱來的好功夫,一般兒童版的找圖片書籍已經完全難不倒你,開始喜歡超級具有難度的 Walter Wick(很多連媽媽都要費好大勁才能找到的)。圖顏色圖得工工整整,學校的老師都誇讚妳。
三歲的你最喜歡的是唱歌和跳舞,很喜歡上圖書館的music and movement,但是因為要上學,週六到圖書館上音樂課成了我們母女的精心時刻。也很喜歡媽媽放一些帶動作跳舞的影片陪著你一起唱歌跳舞。
不到三歲的妳在2014/3開始上學,比媽媽計畫的早得多,Ning阿姨總說比起其他的孩子,你上學一點都不早了,但媽媽總是很心疼你。從三月上到五月中開始放暑假,媽媽讓你一路休息到阿公阿媽回台灣之後(九月中;哥哥則是八月中秋季班開始就每週上四個半天)才又開始上學。
你不喜歡上學,但與哥哥當年在學校上演一哭二鬧三肚子疼的戲碼、回家就雨過天晴的模式完全不同。你到了學校雖然哭得很慘烈,但是一發現媽媽確實離開視線,大約五到十分鐘就會安靜下來,很少給老師找麻煩,學校老師總誇你乖。但是一旦放學回到家就會把憋了一早晨的怒氣一口氣發洩出來,好幾度為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引爆線在車子裡面賴著不下來,足足爆哭了將近一個小時;又有時是放學回家堅決不願脫衣服洗澡而在浴室裡又吼又叫、對媽媽拳打腳踢。甚至有時媽媽好不容易把你哄上床睡著了,醒了以後又接著發脾氣,有一次往媽媽臉上猛打耳光。這些事情讓媽媽對於送你去上學這件事情異常的掙扎與內疚(以至於你打媽媽耳光時,媽媽竟然自責的沒有辦法出手阻止你而任你打了好多下),媽媽可以感覺到你裡面有很多的憤怒,媽媽也異常的心疼。但夜夜睡眠不足的媽媽必須為了全家人的情況做出對整體最佳的考慮,因此還是必須要堅持讓你上學。
雖然妳不是那麼享受學校的生活,但是確實也在學校學了好多。各種英文單字一個個的冒出來,看到爸媽很驚奇的表情就會得意的咧嘴一笑。也牙牙學語的學會了很多連媽媽都不會唱的兒歌。媽媽一旦聽到你哼著歌,就會試著用關鍵字把兒歌找出來讓你在家裡練習,幫助你增加在學校的信心,這樣的方式似乎確實對你很有幫助。
哥哥是妳心中最佩服的對象,在妳心中,哥哥要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總是跟在哥哥旁邊不停的說「我也要」,經常像隻小鸚鵡似的學著哥哥說話。妳跟哥哥在一起,一天有告不完的狀、搶不完的東西(最好笑的是連「弟弟」都能夠搶),媽媽常常為了給你們倆個判官司就被弄得暈頭轉向的。雖然如此,妳跟哥哥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兩人在一起,不需要什麼玩具都可以玩得興高采烈。
或許是因為有哥哥做榜樣的緣故,妳總是很積極的想要學習。在媽媽沒什麼特別指導的狀況下,不但數字已經難不倒妳,字母也多半都認得了。最令媽媽驚奇的是,竟然自己爭取要跟哥哥一樣學中文。2014年年底,三歲又三個月的妳已經在學習哥哥在同年四月學習的課文了。
最令媽媽頭疼的是在弟弟出生以後越趨頻繁「退化行為」。你總是把「媽媽來這裡」、「媽媽不要走」掛在嘴邊,尤其是媽媽在忙著家務時與你要睡覺時特別厲害,有時夜半都會大喊著「媽媽不要走」的哭醒過來。一旦看到媽媽抱著弟弟、或是陪哥哥練琴讀中文就吵著要「媽媽抱」;吃飯的時候,更是經常要求「坐媽媽腿」、「要媽媽餵」;每天半夜經常睡著睡著就睡到媽媽房間來,要是床上沒有位子了(有爸爸或弟弟),寧可也要擠在床腳下睡。甚至一度吃起了弟弟都不要吃的奶嘴。
在許多事情上只要媽媽不順著你,你鬧得情緒激動就對媽媽拳腳相向,又是打又是推的。媽媽經常非常心疼你在家中排行老二,在許多事情上跟不上哥哥的步調感到吃力,又在許多事情上讓弟弟給奪了baby的特權與角色,媽媽知道你好不容易。但媽媽心理總是充滿了疑惑,在這許多事情上應該怎麼拿捏才不會把你教育成一個嬌慣的孩子,你的種種行為反應無時無刻都在考驗媽媽的耐心與智慧。過去,媽媽總是有點遺憾沒能給你添個妹妹作伴,因為媽媽覺得姊妹的感情是無可取代的,但是觀察到你身為老二的種種不容易,媽媽想神讓你成為家中唯一的女孩子,有祂的美好的心意,讓媽媽徹底斷了想給你添個妹妹的心。
但最令媽媽感謝神的,你是一個愛弟弟無比的姊姊。對於弟弟,你極盡呵護之能事,柔聲勸慰哭泣的弟弟,見到弟弟就又親又摟的、寶貝得不得了。對於因為弟弟的到來對你產生的種種「威脅」,你一概只會對媽媽發怒,不但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一丁點惡意傷害弟弟的動作或言語,對弟弟的愛護經常讓媽媽感動不已。媽媽經常覺得龍龍有這麼愛護他的哥哥姊姊,真是媽媽心理最大的安慰。不願意自己吃飯的你,總是爭著要餵弟弟吃飯,讓爸爸媽媽啼笑皆非。媽媽可以清楚的看見你在做妹妹與做姊姊兩個角色之間擺盪的痕跡。
2014年5月(龍龍兩星期大)弟弟出生以後你大病了一場,高燒八天不退,兩種退燒藥輪流吃,已能勉強把體溫降低一點(沒有完全回到正常溫度)。醫師查不出原因,一下子說是腸病毒、一下子說是細菌感染(服用抗生素),總之有點亂槍打鳥似的治療。因為你的高燒,我們不得把醫院剛回家的弟弟隔離在地下室。這是你總算康復了以後,發現弟弟在家之後就每天跟弟弟難分難捨,看到弟弟都喜孜孜的。
2014年6月9日(龍龍一個月又兩週)你總是爭取著要抱弟弟,媽媽擔心你手勁不夠,所以總是拿餵奶枕把你圈上,讓你可以享受抱弟弟的快樂。因此經常看著你很積極的自己準備好餵奶枕坐在沙發上面大聲嚷著「要抱弟弟」。
媽媽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弟弟不但是在爸爸、媽媽與哥哥的懷抱中長大的,更是在你的懷抱中長大的。更大一些的照片中,可以看見你總是在陪伴弟弟玩耍。媽媽深深以妳為榮,妳是天生的好姊姊。
除了弟弟出生那一會兒你高燒了一場,十二月初、十二月底又燒了兩回。媽媽記得哥哥剛上學的時候頭半年幾乎一個感冒還沒好、另外一個感冒又來,經常就掛著鼻涕,但是幾乎沒有過什麼高燒。相反的,你或許是因為從小就經過哥哥帶回來的感冒病毒淬鍊,上學以後一直都挺健康的,但一旦生起病來,總是那種很嚇人的高燒與嘔吐,經常讓媽媽連夜沒有睡覺在給你涼體溫、擦身、餵藥。媽媽聽從中醫小凱叔叔的建議,少給你吃西藥,多讓你發汗,所以就一天三次的給你放進大盆裡泡熱水澡,盆裡放很多你的廚房玩具跟球,你就一邊泡著一邊扮家家酒。超喜歡泡澡的你很享受,每次都很得意的說:「我要泡澡了,因為我生病。」讓媽媽哭笑不得。
媽媽的寶貝路路,媽媽經常希望自己能夠有個三頭六臂,能夠做一個更完美的媽媽。但事實上,媽媽很軟弱,在很多時候常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媽媽只求自己在教養你們的這條路上盡力而為、了無遺憾。
媽媽最欣慰的是,即便媽媽做得不完美,媽媽知道在你小小的心靈裡很清楚的知道媽媽愛你。有一次你大發脾氣拳打腳踢時,一邊大哭一邊喊著:「我亂哭亂發脾氣,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讓媽媽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盼望媽媽的愛,滋養你長大的每一天,也盼望你在長大的路上學不但學會被愛,更學會愛人。在情緒過後,選擇不做嬌慣的小妹妹,而要做成熟的大姊姊。
標籤:
主的小羊路路
Tuesday, December 30, 2014
ABQ 微旅行Day 2 and 3: Explora, River of light, Gravity Park, Chuck E Cheese
第二、三天的行程還是挺充實的,但為了省事,我就簡單挑幾張照片、三句併作兩句的把遊記精簡成一篇就好(不偷懶一下不行)。
!Explora
! Explora一直是我們跟孩子到ABQ很愛去的點,因此第二天一整天的行程都在這裡。除了小時候總是很愛玩的bubble區外,勒勒路路最感興趣的還是音樂的這一區。分區介紹每一種樂器的原理,仔細研究起來都很有意思,例如左上角這個是把小提琴震動的振幅透過放大鏡以後呈現在屏幕上面。左下角這個是利用一個個凸起的小棒子插在木棍上面,圖出來的小棒子慧間接敲打琴鍵而發出我們所譜的曲子(鋼琴的概念)。右下角這個是新的展示品,記得以前沒有的,就像小時候夜市玩的彈珠台似的,不同的是藉由各種不同材質、大小「障礙物」的擺置,使滾下來的彈珠可以做出一個曲子來。
過去覺得勒勒、路路還小,所以沒有玩的電流實驗,這一次兩個孩子已經可以玩得不亦樂乎了。每一個星期一早上九點博物館專為小小孩提早一個小時開門,趕上了這個時段,難得可以大家在這個平常總是擠滿了人的大電梯裡面合影一張,這個電梯恐怕比我們家裡的房間還要大呢!
出門玩,還是希望可以顧上孩子的作息,所以我們特地帶著孩子回旅館吃了午飯、睡了個午覺才又回到博物館接著玩,一直到博物館都快要關門,才趕緊前往植物園去看燈。
River of Light
記得前年去Las Vegas前還來賞過一次燈,今年本來不打算看了,但一來想陪著一家弟兄姊妹一起來(他們第一次來)、二來路路不知為什麼中午起突然吵著要看燈、三來勒勒說:「我不想要看燈了,但是想要去看『叔叔跳跳跳』(這是勒勒為一個雜戲團體Clan Tynker取得名字)。」夜裡看燈挺冷,我們一家人都重裝出發(比前一晚去遊樂園穿得還更多),往身上加的衣服帽子圍巾連一個皮箱都裝不下。往年在門口的企鵝今年不見了,換了一架飛機跟老爺車,勒勒倒是對於這兩個新的迎賓燈挺感興趣。
今年看起來大部分的燈都與往年類似,唯獨有一艘巨型的海盜船獨領風騷,船身高大,由照片中的黑人影可以看出端倪。
今年的 River of Light每天晚上邀請不同的樂團、合唱團與其他表演團體來表演,我查詢資訊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今年竟然請了勒勒路路很喜歡的雜戲團體Clan Tynker來表演,因此安排行程時刻意選上了這一天。勒勒、路路對於這一次表演的內容並不是特別的喜歡(他們大都多數的表演勒路都看過不止一次了),但是最大的收穫是因為今天看表演的人少,竟然有機會跟他們合影了一張(路路靠近了一點兒感覺有點害怕,就拒絕上去拍照了)。
Gravity Park
其實在兩個晚上的考驗之後(我們標到了一個只有一張大床的旅館,因此我們這睡眠品質不佳的一家五口在一張床上擠了兩天),第三天早晨差點就沒鬥志,打算放棄這個行程。但是既然都給孩子吵醒了,一時半會兒也補不了眠,所以還是整裝出發。幸好沒有放棄這個行程!後來我們都總結這是三天最精采的行程。所謂的Gravity Park就是一個綿延不絕的彈簧床大場地,另外還有一些充滿了泡綿、怎麼摔都不痛的闖關遊戲場地。這個地方最棒的地方就是孩子玩起來很安全,又可以消耗他們無窮的精力,不止孩子覺得好玩,大人也玩得很高興。
Chuck E. Cheese
離開ABQ前我們到這家pizza店享用午餐,Pizza很普通,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家可以買代幣玩遊戲機的店,這些遊戲機讓我想起以前高中段考結束的下午,同學們都會一起去看電影、然後就會去玩這種遊戲機(好遙遠的青春記憶)。買代幣玩遊戲機,是得分多寡遊戲機會發票卷給小朋友,最後這些票卷就可以拿去一個計數機總結,然後小朋友可以依所得的點數換小禮物。這隻老鼠(?)是這家店的吉祥物,每半點匯出來帶小孩們跳舞,跳完舞就會漫天撒下免費的票卷。
這個大型的爬行建築是免費的,最終端是一台賽車,勒勒路路在裡面爬了好幾趟。
勒路在騎馬(前方有一個螢幕),兩個小娃子力氣不夠大,馬都跑不起來。
這是射水槍,要把水柱打到靶心。
兩個孩子玩得筋疲力盡,在回程的路上呼呼大睡了。
所謂的度假,其實是帶著孩子滿場跑著他們會喜歡的行程。親愛的孩子們,爸爸媽媽盼望陪伴你們遊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成為你們甜美的回憶。
標籤:
趴趴走
Sunday, December 28, 2014
Albuquerque的微旅行 Day1 : Natural science museum and Cliff amusement Park
龍龍還好小,所以這個長假我們只好「約束」自己來個小小的微旅行。一直以為離家兩小時的ABQ已經被我們玩透透了,沒想到隨著孩子長大,還是可以開發出很多好玩有趣的行程。
這個博物館就在我們經常去的I Explora旁邊,但是除非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流動特展,不然展覽內容主要是「恐龍」。勒勒、路路對恐龍一向並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們一直沒有來參觀過。Laser Show結束後的出場動線會帶我們繞過大半個,因此孩子走馬看花的參觀了一下。
來這個博物館肯定要跟恐龍照一照相。
工作人員正在做清理化石的工作。
因為來參觀之前我在youtube上找了關於這個博物館的影片給孩子看,問他們有興趣沒有。當時勒勒、路路就對這個恐龍大腳印的化石特別感興趣,在博物館內找到這個大腳印興奮不已。路路吃驚的Wow了一聲,正好被媽媽拍下來了。
這個設計很可愛,不知道有沒有真的照比例尺?望遠鏡所在地方前面是個地球,從望遠鏡對焦的地方可以看到鑲在博物館二樓一跟柱子上的月亮模型。孩子從望遠鏡中間看到了「假月亮」很高興。
Kiddie Bumper Car:這車開啟來挺需要技巧的,路還不會開,當哥哥的乘客。勒勒共計開了三回,總算有一點摸著技巧,能把車開動了。勒說這是他最喜歡的,玩了一圈以後還要求回去再玩一回。
Doggie-go-round:這個特別慢、特別緩,拿來做暖身挺好。
High Flyer:滿足一下勒勒總是想要開飛機的慾望。勒還想起了去年在Lego Land費了好大功夫才排到那個警察飛機(估計排了有一個小時吧?)雖然不如Lego Land那樣精緻,但在離家這麼近的地方,又不怎麼需要排隊就可以玩,真是幸福!
Happy Swing:這個是路路最喜歡的,也是Kiddie Land裡面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大人小孩都能一起上去玩,就像盪鞦韆似的,盪得好高。
The Balloon Wheel:這其實就是迷你的摩天輪,總共也只有五個籠子,但是因為小所以轉得挺快,一下子就一圈,不像一般的摩天輪轉了老半天還落不了地。位置蠻小的,一個籠子裡面最多只能一大兩小,所以爸爸帶著勒路在一個籠子裡,媽媽帶著龍龍在另外一個籠子裡,全家都上去玩。
Baja Buggy:這是像賽車又像吉普車似的,上下蹦蹦跳跳的,哥哥堅持要自己開一車,路路則是要求做媽媽的司機。
Frog Hopper:這是被勒勒排名第二的設施,我記得LegoLand,當時人多,我們沒有上去玩。這種遊樂設施(大人版的)我不太敢坐,覺得心臟好像快要從口裡出來似的,感覺很不舒服。但勒玩得很高興,又帶著路路跟Cindy上去玩了一回,有哥哥壯膽,一切都顯得很自然。去年在LegoLand還有很多不能玩的妹妹,今年一樣也沒錯過了。
Carousel:孩子每次到Mall吵著玩旋轉木馬,今兒這的旋轉木馬裝飾得特別華麗,可不能錯過。有很舒服一點不動的椅子,所以爸爸抱著龍龍也上來轉幾圈湊熱鬧了。
Train and the light view:孩子們讀了有名的美國聖誕節繪本Polar Express,一直爭取著要坐火車,今年動物園的Polar Express早在十一月底就銷售一空了,Durango的Polar Express口碑挺好,但是來回要開八個小時的車只為了坐一個小時的火車也太不值了,所以我們就在這裡坐火車車過過乾癮就好(孩子也坐得挺滿足)。火車繞行整個園區,一路上園區內的燈景盡收眼底。
離開了Kiddie Land,我們還去玩了一個勒勒路路都可以上去的Tilt-a-Whirl,公轉加上自轉的,轉得很厲害,我記得小時候在劍湖山世界玩過類似的。我還挺驚訝這麼刺激的竟然也開放給像路路這樣的小小孩。唉!當年怎麼轉都不會難受的我,轉完了這個,竟然一路暈回了旅館,真的是老了,得要服老!
從五點出頭進到園區一路玩到接近八點,夜色漸深氣溫也越來越低,老的、小的都盡興過癮了,正好出發回旅館泡一缸暖暖的熱水澡為第一天的行程畫下句點。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這一次排了這個行程主要是為了看聖誕假期間的Laser Show。博物館有一個天象儀劇院(planetarium),整個天花板是個半球形的電影屏幕,平常是播放一些天文的教育影片,配合聖誕節期推出了Laser Show。全長大約40分鐘左右,用五光十色的雷射燈光投影在半球形屏幕上的短片,主要是講一隻企鵝想盡辦法要飛到南極的故事,其間穿插迪士尼卡通的主角人物的樂曲。路路喜歡,覺得很精采漂亮;勒勒因為一路上沒有睡午覺,估計是睏了,前二十分鐘還驚奇不已,後二十分鐘就開始喊無聊了。龍龍本來在我懷中喝奶,燈光秀一開始也目不轉睛的看了起來,但就只堅持了十分鐘左右。這個博物館就在我們經常去的I Explora旁邊,但是除非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流動特展,不然展覽內容主要是「恐龍」。勒勒、路路對恐龍一向並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們一直沒有來參觀過。Laser Show結束後的出場動線會帶我們繞過大半個,因此孩子走馬看花的參觀了一下。
來這個博物館肯定要跟恐龍照一照相。
工作人員正在做清理化石的工作。
因為來參觀之前我在youtube上找了關於這個博物館的影片給孩子看,問他們有興趣沒有。當時勒勒、路路就對這個恐龍大腳印的化石特別感興趣,在博物館內找到這個大腳印興奮不已。路路吃驚的Wow了一聲,正好被媽媽拍下來了。
這個設計很可愛,不知道有沒有真的照比例尺?望遠鏡所在地方前面是個地球,從望遠鏡對焦的地方可以看到鑲在博物館二樓一跟柱子上的月亮模型。孩子從望遠鏡中間看到了「假月亮」很高興。
Cliff Amusement Park
結束了知性的部分,夜間來點刺激點的。勒路長大了,可以開始玩遊樂園了。去年去Lego Land,兩個孩子玩各種Ride玩得不亦樂乎,聽朋友介紹ABQ也有類似的遊樂園,一直讓我們躍躍欲試。這遊樂園一般只有夏季開門,但是冬季會短期夜間開放,讓大家一邊在園區內賞燈一邊玩。天氣相當相當冷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包得像肉粽似的重裝出遊,保證摔倒一點也不疼(下車前加在身上的雪褲、毛衣、外套、圍巾、手套等一個登機箱都沒能裝下)。Kiddie Bumper Car:這車開啟來挺需要技巧的,路還不會開,當哥哥的乘客。勒勒共計開了三回,總算有一點摸著技巧,能把車開動了。勒說這是他最喜歡的,玩了一圈以後還要求回去再玩一回。
High Flyer:滿足一下勒勒總是想要開飛機的慾望。勒還想起了去年在Lego Land費了好大功夫才排到那個警察飛機(估計排了有一個小時吧?)雖然不如Lego Land那樣精緻,但在離家這麼近的地方,又不怎麼需要排隊就可以玩,真是幸福!
Happy Swing:這個是路路最喜歡的,也是Kiddie Land裡面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大人小孩都能一起上去玩,就像盪鞦韆似的,盪得好高。
The Balloon Wheel:這其實就是迷你的摩天輪,總共也只有五個籠子,但是因為小所以轉得挺快,一下子就一圈,不像一般的摩天輪轉了老半天還落不了地。位置蠻小的,一個籠子裡面最多只能一大兩小,所以爸爸帶著勒路在一個籠子裡,媽媽帶著龍龍在另外一個籠子裡,全家都上去玩。
Baja Buggy:這是像賽車又像吉普車似的,上下蹦蹦跳跳的,哥哥堅持要自己開一車,路路則是要求做媽媽的司機。
Frog Hopper:這是被勒勒排名第二的設施,我記得LegoLand,當時人多,我們沒有上去玩。這種遊樂設施(大人版的)我不太敢坐,覺得心臟好像快要從口裡出來似的,感覺很不舒服。但勒玩得很高興,又帶著路路跟Cindy上去玩了一回,有哥哥壯膽,一切都顯得很自然。去年在LegoLand還有很多不能玩的妹妹,今年一樣也沒錯過了。
Carousel:孩子每次到Mall吵著玩旋轉木馬,今兒這的旋轉木馬裝飾得特別華麗,可不能錯過。有很舒服一點不動的椅子,所以爸爸抱著龍龍也上來轉幾圈湊熱鬧了。
Train and the light view:孩子們讀了有名的美國聖誕節繪本Polar Express,一直爭取著要坐火車,今年動物園的Polar Express早在十一月底就銷售一空了,Durango的Polar Express口碑挺好,但是來回要開八個小時的車只為了坐一個小時的火車也太不值了,所以我們就在這裡坐火車車過過乾癮就好(孩子也坐得挺滿足)。火車繞行整個園區,一路上園區內的燈景盡收眼底。
離開了Kiddie Land,我們還去玩了一個勒勒路路都可以上去的Tilt-a-Whirl,公轉加上自轉的,轉得很厲害,我記得小時候在劍湖山世界玩過類似的。我還挺驚訝這麼刺激的竟然也開放給像路路這樣的小小孩。唉!當年怎麼轉都不會難受的我,轉完了這個,竟然一路暈回了旅館,真的是老了,得要服老!
從五點出頭進到園區一路玩到接近八點,夜色漸深氣溫也越來越低,老的、小的都盡興過癮了,正好出發回旅館泡一缸暖暖的熱水澡為第一天的行程畫下句點。
標籤:
趴趴走
Monday, November 24, 2014
南瓜廚房
十月是南瓜盛產的季節。
這是自家後院採收的南瓜,這照片中只有一半的量。
Pumpkin Patch時,勒勒、路路一人抱了一顆大南瓜回來。
因此,十一月就是努力吃南瓜的季節了。
南瓜湯
這是很久以前就學會的南瓜湯了,只是這一次改進了方法,做起來更快速,感覺口感也更好了。關鍵是把南瓜、馬玲薯煮軟瀝乾打成糊,加入雞湯熬煮,另起鍋用奶油炒香洋蔥丁加入。這個方法簡單又快速,還不會把果汁機弄油了,很棒!
南瓜排骨蒸飯
公公指導我的菜色,非常適合白天張羅小孩沒有時間,只有晚上夜深人靜才能張羅家務食物的媽媽喔!先把排骨肉炒香到金黃,加入大蒜、醬油、鹽調味一下,拌入南瓜放在大同電鍋內鍋底,上面鋪上生的白米,放入水量要比平常煮白米飯稍微少一點(因為南瓜會出水)。孩子們睡了以後可以啟動深夜廚房模式準備好上述步驟,放入冰箱,早上往大同電鍋裡面一擺,就像平常煮飯一樣,這樣中午就有香噴噴的排骨南瓜蒸飯可以吃了喔!煮出來以後由下往上拌勻,超愛吃排骨的勒勒、路路啃排骨啃得好香,白飯也滿是南瓜的香氣。
南瓜豆沙餅
看到老鄰居給她老公做的好料,趕緊依樣畫葫蘆學上一學。因為沒有精確的食譜,就自己摸索一番。大約兩杯的南瓜泥,和上1/4杯的糯米粉與1/4杯的麵粉,揉到不沾。搓承包湯圓一樣的樣子,往裡面包上豆沙餡(豆沙餡凍過會比較好包),再蒸一下就行了。特別用刀背把這些小餅都壓印了一下,加上葡萄乾跟九層塔葉妝點一下。
奶油南瓜起士蛋糕杯
雖然說不用烘烤,但手續還是挺麻煩的,又要碎餅乾,又有不少攪拌工作,因此童工都用上了。
這個號稱不用烤的南瓜起士蛋糕食譜真的是超級好吃,大人孩子都喜歡,不但好吃,而且賣相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辛苦大半天,大約就是四到六杯左右的產量,用小杯子就可以分得多杯一點,但層次感不夠,賣相也就差一點了。這幾小杯,一下子就不夠分了,勒勒直央求著:媽媽,下次再給我們做這個吧!
這是自家後院採收的南瓜,這照片中只有一半的量。
Pumpkin Patch時,勒勒、路路一人抱了一顆大南瓜回來。
南瓜湯
這是很久以前就學會的南瓜湯了,只是這一次改進了方法,做起來更快速,感覺口感也更好了。關鍵是把南瓜、馬玲薯煮軟瀝乾打成糊,加入雞湯熬煮,另起鍋用奶油炒香洋蔥丁加入。這個方法簡單又快速,還不會把果汁機弄油了,很棒!
南瓜排骨蒸飯
公公指導我的菜色,非常適合白天張羅小孩沒有時間,只有晚上夜深人靜才能張羅家務食物的媽媽喔!先把排骨肉炒香到金黃,加入大蒜、醬油、鹽調味一下,拌入南瓜放在大同電鍋內鍋底,上面鋪上生的白米,放入水量要比平常煮白米飯稍微少一點(因為南瓜會出水)。孩子們睡了以後可以啟動深夜廚房模式準備好上述步驟,放入冰箱,早上往大同電鍋裡面一擺,就像平常煮飯一樣,這樣中午就有香噴噴的排骨南瓜蒸飯可以吃了喔!煮出來以後由下往上拌勻,超愛吃排骨的勒勒、路路啃排骨啃得好香,白飯也滿是南瓜的香氣。
南瓜豆沙餅
看到老鄰居給她老公做的好料,趕緊依樣畫葫蘆學上一學。因為沒有精確的食譜,就自己摸索一番。大約兩杯的南瓜泥,和上1/4杯的糯米粉與1/4杯的麵粉,揉到不沾。搓承包湯圓一樣的樣子,往裡面包上豆沙餡(豆沙餡凍過會比較好包),再蒸一下就行了。特別用刀背把這些小餅都壓印了一下,加上葡萄乾跟九層塔葉妝點一下。
奶油南瓜起士蛋糕杯
這個食譜是老公在facebook分享的,看到他分享了這個連結,趕緊研究一下。又讓我想奇陳年往事:當年老公時不時會印一些食譜放在我放食譜的櫃子裡面,還不太會做菜的我開了櫃子看見新食譜,就知道是他想要吃的,就會學著給他做。如今時代不一樣了,食譜不用印了,改在facebook上分享就可以了,效果還是一樣,老婆還是會學著做給他吃。有時想想,覺得可以給自己拍拍手,算得上是一個認真努力的妻子。老公分享的連結就是這個。
雖然說不用烘烤,但手續還是挺麻煩的,又要碎餅乾,又有不少攪拌工作,因此童工都用上了。
這個號稱不用烤的南瓜起士蛋糕食譜真的是超級好吃,大人孩子都喜歡,不但好吃,而且賣相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辛苦大半天,大約就是四到六杯左右的產量,用小杯子就可以分得多杯一點,但層次感不夠,賣相也就差一點了。這幾小杯,一下子就不夠分了,勒勒直央求著:媽媽,下次再給我們做這個吧!
Saturday, November 22, 2014
Winter Sports
美國人喜愛運動,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運動項目在進行著。因為Yin來跟我們借Printer印free pass,我們才知道原來每年在Skating與Hockey的球季開始之前,都會各提供一堂免費的體驗課程。
冬季的午後,我帶著勒路去他們的滑冰初體驗。擔心他們冷到,給他們穿得像顆球似的,也好,這樣跌倒了比較不痛。
因為滑冰場的周邊都用透明的厚玻璃圍著,玻璃非常的不乾淨,所以沒有辦法透過玻璃拍下影片,我只能舉相機過頭高度,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的亂拍一氣。孩子們被帶到離我最遠的那一端上溜冰課,所以拍起來都小小的。畢竟是勒勒、路路第一次在冰上面體驗滑冰,所以還是很努力的把它剪接留念。
緊接著滑冰課的下週,提供Hockey的體驗課程。曲棍球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最佩服的馬蓋先在打曲棍球的英姿。這課對路來說挑戰就太大了,所以只帶了勒勒來體驗。上週站都站不穩的勒勒,這一週明顯的進步了,雖然還是不斷的滑倒,但是漸漸摸出了一點平衡的技巧。勒勒不明白什麼是曲棍球,打完了以後跟我說「媽媽,你看到我打瓶蓋了嗎?老師放了好多瓶蓋在地上給我們打。」讓我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全副武裝的小小區棍球員。
這次的影片因為場邊的玻璃擦得比較乾淨,所以拍得好一些了。
我編輯這些影片時想起了網路上流傳的一支影片,記錄每一位媽媽怎樣陪著孩子的每一次摔跤(從學走路開始,到滑板、滑冰、滑雪),影片結尾說「感謝媽媽教會我每一次跌倒都會讓我們更強壯」,看那影片的時候我哭得淚眼迷濛,實在把母親的心情描繪的太深刻了。雖然知道孩子嘗試新事物、跌跤是必經的過程,但孩子每一次跌倒,真的都是跌在媽媽的心上,讓媽媽心疼不已。
為孩子的每一個摔跤緊張、流淚、心疼;為孩子每個成功的步伐雀躍、鼓舞、歡欣;我想,這就是母親。
冬季的午後,我帶著勒路去他們的滑冰初體驗。擔心他們冷到,給他們穿得像顆球似的,也好,這樣跌倒了比較不痛。
因為滑冰場的周邊都用透明的厚玻璃圍著,玻璃非常的不乾淨,所以沒有辦法透過玻璃拍下影片,我只能舉相機過頭高度,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的亂拍一氣。孩子們被帶到離我最遠的那一端上溜冰課,所以拍起來都小小的。畢竟是勒勒、路路第一次在冰上面體驗滑冰,所以還是很努力的把它剪接留念。
緊接著滑冰課的下週,提供Hockey的體驗課程。曲棍球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最佩服的馬蓋先在打曲棍球的英姿。這課對路來說挑戰就太大了,所以只帶了勒勒來體驗。上週站都站不穩的勒勒,這一週明顯的進步了,雖然還是不斷的滑倒,但是漸漸摸出了一點平衡的技巧。勒勒不明白什麼是曲棍球,打完了以後跟我說「媽媽,你看到我打瓶蓋了嗎?老師放了好多瓶蓋在地上給我們打。」讓我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全副武裝的小小區棍球員。
這次的影片因為場邊的玻璃擦得比較乾淨,所以拍得好一些了。
我編輯這些影片時想起了網路上流傳的一支影片,記錄每一位媽媽怎樣陪著孩子的每一次摔跤(從學走路開始,到滑板、滑冰、滑雪),影片結尾說「感謝媽媽教會我每一次跌倒都會讓我們更強壯」,看那影片的時候我哭得淚眼迷濛,實在把母親的心情描繪的太深刻了。雖然知道孩子嘗試新事物、跌跤是必經的過程,但孩子每一次跌倒,真的都是跌在媽媽的心上,讓媽媽心疼不已。
為孩子的每一個摔跤緊張、流淚、心疼;為孩子每個成功的步伐雀躍、鼓舞、歡欣;我想,這就是母親。
Subscribe to:
Posts (Atom)